top of page

殯儀習俗 Q & A

黑與白的右箭頭

殯儀流程

我有屋企人過咗身,可以去人哋屋企食飯/拜年嗎?

不可以,家有喪事,廣東傳統為一百天內不可以到親戚朋友屋企食飯和拜年,過年亦不可以派利是(但商業利是除外,即公司老闆可以派開工利是給員工,員工亦可以收開工利是)。亦唔可以去紅白事宴會(滿月酒,百日宴,壽宴,生日飯,朋友親戚喪禮),亦唔可以去旅行(工幹或已經買咗機票除外)。
 

先人過身後,若家中有供奉菩薩或祖先,應如何處理?

若家中有菩薩或祖先靈位,需立即用紅紙封實(紅紙的紅色面向內,白色面向外),遮蓋整個供奉位置。

暫時停止裝香供奉及拜託,直至出殯、上山、纓紅筳所有儀式完成後才能拆除紅紙繼續供奉,或可請喃嘸師傅回家旺屋請菩薩或祖先位歸位。
 

帛金銀碼為什麼是整數加一元?

親友們向離世者家屬送上帛金,除了表示敬意外,也是減輕離世者家屬在辦喪事時的財政負擔。

傳統上會以整數的銀碼上加多一個一元硬幣,原因是如果親友們送上的帛金銀碼是整數,當減除吉儀內的一元後,尾數便是九,就有「長久」的意思。

另外,白事誰也不想成雙出現,所以帛金銀碼以單數,而「零一」含意是「只有一次」的意思。
 

靈堂有甚麼禁忌?

當親友、賓客前來致祭,主人家應該說「有心」,不能說「多謝」。因為「多謝」可謂多謝有白事的意思。
而主人家與親友、賓客道別時應該說「有心,慢行,唔送」,禮貌上地說句拜拜,讓他們自行離開便成。 因為靈堂是送別亡者的地方,「再見」及「送客」皆是惡兆。

 

傳統喪禮上哪些親人需要穿上孝服?

需要穿上孝服的親人包括有去世者的配偶、子女、媳婦、女婿及內外孫;而先人的弟妹及弟妹配偶、侄、甥,則不需要穿孝服,但在靈堂內,建議親屬縛上一條白色腰帶,以表孝思;
而正式上契的子女也應該跟親生子女穿著同樣服飾。
先人的孝子賢孫於守夜當晚及出殯的早上都需要穿上孝服,要留意的是,守夜後離開殯儀館靈堂前必須除去孝服,不要帶回家。到第二天大殮出殯,再披上孝服。到下山火化或落葬
後,主家便可選擇脫去孝服(脫孝)。

甚麼是「擔幡買水」?

擔幡買水是華人治喪時的一個重要儀式,「幡」是指長幡燈籠,由先人的長嫡孫提著,代表引領亡靈升天,在大殮前由孝子放一個硬幣於水盤中,再以白布沾水,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淨亡靈。

甚麼是「打齋」?

在靈堂上做法事俗稱「打齋」,是道教對亡者表現關懷及救贖的方法,儀式中表達出對在幽冥中淒迷飄忽之亡靈的救贖期盼。現時通常的打齋人數多為五眾一醮及七眾二醮 (五位喃嘸師傅加一位樂師名及七位喃嘸師傅加二位樂師),亦有放三寶之大功德為十一眾二醮、禮聘十七眾、二十三眾。
儀式程一般是開壇請聖、啟靈招亡、開經拜懺、破地獄門、遊十王冥殿、沐浴、過金銀橋、坐蓮花,交經送亡、施食超幽等功德過程。

 

甚麼是「守夜」?

守夜是在出殯前的晚上,孝子及家屬守在遺體旁過夜,為之守夜,現今亦會叫作設靈。
現時一般傳統喪禮做法,會於守夜當日大約下午四時安排主人家到達靈堂,主人家到達後首要為先人穿上孝服,堂倌會為先人上三支大香及一對蠟燭。喃嘸師傅會先寫好祭文、皇榜及路票後,便會進行開路儀式。開路後主人家才可向先人上香致祭。喃嘸師傅約六時多便會開壇念經做法事超度先人。現時香港比較少會通宵守夜,通常喃嘸師傅法事完成後便會離開靈堂。但仍有少數人跟隨傳統鄉例習俗守靈過夜直至第二天大殮出殯。

 

人身具三魂六魄,死後魂魄離身,魂從上升,魄從下降,而魄下降深者入地一丈八尺,淺者九尺,此謂回煞。是根據天乾地支而計算,如甲子日即謂一丈八尺,當魄下降至一定限度後,便隨即上升,每天上升一尺,如入地一丈八尺,則十八天,便回到地面, 便稱之回魂。

何謂「回魂」?

甚麼是「吉儀」?

一般情況收到帛金,花圈等,家屬均會以吉儀作為答謝。而親友到場致祭,家屬亦會回吉儀以表答謝。
吉儀是一個白色的直度信封,中間有一道紅條,上面有「吉儀」二字,信封內有一條白色毛巾、一粒糖和一枚一元硬幣。白色毛巾的用途是給來賓抹眼淚的,不過現時多會用紙巾來代替。而糖的用意,則是讓來弔唁的親友借甜味來減少哀痛和傷感,要在當日內吃下,如不嗜甜的可舔一口才丟棄。至於那一元硬幣則是用作帛金的回禮,必須在當日用掉,最好用作捐獻或乘搭交通工具,不得帶回家,否則會帶來霉氣和惡運。
還有,家屬回禮吉儀時只能講「有心」,不可說「多謝」,因為舉行喪事並不是件好事,說「多謝」會不吉利。

 

解穢酒是送完喪後,主人家為親友而設的一餐飯,意思是吃過「解穢酒」一切不好的事已過去,菜式款數須為單數,其中一道是糖水(但不能是蓮子糖水),象徵苦中帶甜。

英雄宴,又名纓紅筵,是辦完喪事後,親人脫孝後吃的一餐飯,同樣其中一道是糖水(但不能是蓮子糖水),象徵白事己完結,除去家中穢氣。

解穢酒和英雄宴有甚麼分別?

先人需要穿壽衣嗎?

壽衣即是先人出殯時所穿的服飾,而壽衣通常是為 60 歲或以上的先人而設,而未滿 60 歲的先人,只能穿著生前喜愛的衣服出殯。而男裝及女裝的壽衣數目有不同,香港傳統上壽衣穿著件數為男雙女單,即是男裝壽衣數量為雙數,女裝壽衣數量為單數。男先人最少穿六件,包括長衫、馬褂、單衫、單褲、內衣、內褲;女先人最少穿七件,包括夾褂、褶裙、女
袍、單衫、單褲、內衣、內褲;另外可以再加鞋、襪、巾、帽及扇,同樣要根據男雙女單的規定。
而壽衣在剪裁方面必須是寬鬆的,衣袖必須要蓋過手。俗語有說「闊袍大袖冚過手」,代表後人財務上可以鬆鬆動動。如果壽衣過短,入殮時先人便會露出雙手,恐怕令子孫後人要伸
出雙手到處乞食。除了傳統上的說法外,壽衣設計寬鬆的實際用途是由於先人經過殮房冷藏後,肢體會變得僵硬難以屈曲,因此寬鬆的壽衣有助仵工於小殮時為先人穿衣。而壽衣設計不可以有袋,袋是代的諧音,隱喻先人帶走後代及袋走子孫的財富或福氣到陰間。而壽衣都是沒有鈕扣的,以避免先人(扭計)不願離開陽間。假如先人未滿 60 歲不用穿壽衣,只須穿著生前最愛的衣服,有一做法是將衣服的袋子鈕扣全部剪走。

甚麼是「破地獄」?

「破地獄」乃一項傳統法事儀式,可參考。http://www.youtube.com/watch?v=kVLzQRGYeqQ
 

甚麼是「出殯」?

出殯是奠禮儀式後亡者遺體靈柩出發前往火葬/土葬的過程。傳統的作法會延請道士或法師主持儀式,引領家屬陪伴亡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陪葬品有甚麼需要注意?

陪葬衣物忌置放大量膠質衣物及皮制衣物,因為火化時會噴出大量濃煙和有可能釋放有毒氣體。電子產品亦不應放進棺木內作陪葬品,因為電子產品在火化時有機會遇火便會發生爆炸。一般陪葬品多會放置眼鏡、假牙、書、聖經、十字架、佛經、佛珠、木拐杖等。貴重物品如手錶、鑽石寶石、玉石珍珠等,可於安放骨灰位時放在骨灰盅旁,不宜放於棺材內。
陽居者之相片亦不應放在先人棺木內,因為相傳陽居者會令相中人遇霉運,所以家庭照、全家福、偶像相片均不宜作陪葬品。

如何計算「回魂夜」?

根據道家學說,「回魂夜」的計算方式是因應先人去世當日的死亡日期,再配以天干地支而計算,所以每個人回魂的時間是不同的。

「回魂」後如何處理?

回魂後清早,便可把所有物品掉走,一般在掉走前,會仔細看看食物有否移動,意思是先人有否回來。

「頭七」等於「回魂夜」嗎?

習俗在「回魂夜」當晚,先人生前之睡牀需空置,不可睡上其他人。回魂時間前各人回房休息家人睡覺前需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放於床邊才睡覺。到第二天早上,需大聲說聲「大吉大利」,並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擲出房門外,製造了聲響才步出睡房。此做法目的是通知鬼差,
若仍停留在屋內便需離開,避免與親人相遇或碰撞。
而「頭七」亦叫「做七」,是中國人傳統喪葬習俗,每逢隔七天會進行祭祀儀式。依照傳統習俗,由「頭七」即在亡者去世後第七天開始進行祭祀,每七天拜祭一次,拜足七七共四十九天。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
七」都會請喃嘸師傅在道堂為先人打齋超渡,或於家中為先人設香燭祭品,自行拜祭 (俗稱做七)。以前在做完法事儀式,家屬都會招待親友一起食齋菜 (俗稱食七)。而做七,同時亦係代表「拜閻王」。

 

bottom of page